2018年6月底,苗女士刚生下双胞胎女儿,就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“睡了一觉”,做了长达40多天的梦……
二胎妈妈突发血压升高,情况紧急
怀胎9月的苗女士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被查出患上子痫前期,之后苗女士行剖宫产及右侧输卵管系膜囊肿剔除术。双胞胎平安诞生,妈妈却出现了紧急情况,突发呼吸暂停,伴意识丧失。医护人员急行呼吸道清理、输液等对症措施,但情况反复,被转入ICU进一步抢救。
千钧一发!用上顶级设备!
进入ICU后,经检查,发现情况越来糟糕,医生诊断她是发生了重症肺炎并重度ARDS,危在旦夕!ICU的刘雪燕主任与“三名工程”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黎毅敏教授重症医学团队紧急会诊,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,决定用上最顶级的医疗设备来挽救她的生命。
整个抢救治疗过程,顶级的生命支持–ECMO起到关键性作用。其中,七喜医疗的输注泵以其精准、安全,容易操作等特点顺利的完成了每个阶段的输液治疗。医护人员奋战40多天,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治疗,精细调整呼吸机参数,反复调整抗感染方案,液体平衡综合治疗管理下,苗女士最终脱离危险。
科普小知识
1 什么是子痫前期?
这种严重的潜在疾病表现为高血压和尿蛋白,同时还会伴随着手部和脸部肿胀、体重骤增(体重1周内增加2.25kg及以上)、视力模糊和胃痛。如果有以上任何一种症状,女性都应该和自己的医生联系。
2 子痫前期高危人群
A. 首次怀孕;
B. 有家族子痫前期史;
C. 过去怀孕时曾经患过子痫前期(大约有20%曾经在妊娠37周之后患有子痫前期的女性、65%曾经在妊娠29周之前患有子痫前期的女性会再次病);
D. 怀有多胞胎(双胞胎或更多);
E. 年龄低于20岁或超过35岁;
F. 体重超重;
G. 高血压;
3 液体平衡在ICU里的作用
第三间隙反应:机体在大手术、重症外伤、大出血、重症感染及中毒强烈有害刺激下,产生多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,引起全身毛细血管内皮损害,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,发展为“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”(SIRS),引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(CLS),血管内液体和血浆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,结果:低血容量、低白蛋白血症、全身水肿和体重增加,体内液体重新分布。1961年,shires提出这种现象,并称之为“第三间隙效应”。
第三间隙反应是导致ICU病人“液体正平衡”的主要原因,是ICU病人肺部并发症和住院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。原发病因被控制或入院24-72小时后,SIRS减弱或消失,液体治疗中的“正平衡”应转为“负平衡”,否则提示病人预后不良。
液体正平衡量有助于判断病人的病情轻重及预后, 连续、动态地监测液体正平衡发展趋势,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、调整治疗策略、准确地判断预后。
七喜医疗输液信息采集系统–危重患者液体管理的高效助手
七喜医疗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线集行业精英,潜心研究设计出新一代输液治疗解决方案—HealFusion输液信息采集系统,由高精度、高安全性输注模块、床旁智能工作站和网络化中央站组成。



素材来源:深圳市人民医院